2006年度综述
在艺术生产、文艺创作方面:积极开拓演出市场,演出足迹遍及江、浙、沪、皖等省市,辐射长江三角洲经济圈乃至省内其他城市,盘活了各类演出资源,2006年共演出服务269 场次,其中公益性演出11场次。另外无偿提供灯光、音响服务24场次,演出服务及其它收入合计408万元,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。2006年参加了第五届中国儿童慈善会、泰州电视台“真情3.15”、市委宣传部“为南通喝彩”、启东海鲜节、苏州茶文化节开幕式、高邮市文联第四次文代会颁奖晚会、中国电信南通分公司“魅力2006”、中国银行南通分行“中行之春”、金飞达服装(中国)有限公司成立五十周年、南通市崇川区环境卫生管理处成立五十周年、南通钢绳(集团)有限公司成立五十周年、《国际民间艺术节》——常熟开幕式演出、南通开发区歌吟比赛、唐闸一工小、二甲中学校庆等大型文艺演出。另外,为祝贺南通建立专业剧团50周年暨南通艺术剧院建院三周年,特邀中国东方歌舞团来通演出《大型环球风情音乐舞蹈晚会》。为南通大学、南通航运学校、南通市教委、南通市审计局、苏通大桥、南通建设银行、南通市物价局等企事业单位、学校,并赴上海、浙江等地提供灯光、音响器材服务90 余场次,收入75万多元。完成了慰问新兵、市政府团拜会、新年茶话会、南通市文化局送戏下乡、南通市“三下乡”、 濠滨夏夜广场演出等政府交办的多项公益性演出及服务35场次,为丰富新农村农民文化生活的需求,还赴高淳、武进、吴江等县区农村送戏下乡演出近百场。
在艺术生产方面:2006年组织创作讨论了大型历史传奇越剧剧本《大明城谣》,聘请了北京的导演、上海的作曲、舞美设计及南京的编剧、化妆造型设计、服装设计等高层次的主创人员,做了大量投排前的准备工作;南通西藏民族中学题材的话剧《格桑花开》目前正在进行第三稿的修改;创作排练了舞蹈《新康定情歌》、《小河淌水》、《溜溜的康定溜溜的情》、《新阿里郎》、外国风情舞蹈《埃及艳波》等舞蹈节目60多个;新创作排练了小品《进坞与出坞》、《五十年》、《等待面试》;喜启明编导的舞蹈《踩文蛤》获得朝鲜平壤艺术节金奖;民间舞蹈作品《踩文蛤》还作为南通市进入CCTV2006年度中国魅力城市评选第二轮展示内容之一,9月8 日下午再次"踩"进央视,在央视演播室亮相;复排了小品《人与狗》、《天平》、《停》、快板迪斯科《舟山船务创业者》、大型话剧《一二三起步走》;小品《祖传名医》、《老人与花》、《疯子探监》入选江苏省第四届小戏小品大赛,其中《祖传名医》、《疯子探监》进入决赛并获得两个二等奖;在省文化厅举办的省第二届新人新作歌舞大赛中,创作演出的男子独舞《蜕》获得舞蹈表演优秀奖;舞蹈《踩文蛤》、《心之舞》,话剧《少年阿丹》分别获得第三届南通市文学艺术奖一、二、三等奖;组织戏曲演出中心4名演员7月下旬参加了中央电视台主办的“越女争峰电视挑战赛”,其中青年演员范晓萍荣获优秀奖;现代越剧《女儿湖》参加了2006中国越剧艺术节,这是南通市戏剧大戏首次参加国家级的大赛,并获2006中国越剧节铜奖。
此外,2006年还抽调全院100多人参加了江苏省第十六届运动会开幕式文艺演出的排练、编导、演出和开幕式剧务处的工作,负责服装的验收、登记、监管、部分道具制作及十六运开幕式主舞台协助拆除及清场相关工作。
在人才培养、艺术交流方面: 2006年,剧院狠抓演职员的业务培训、基训工作,组织创作人员观摩了兄弟省市表演团体演出的剧(节)目、组织人员去南京、扬州、苏州、镇江进行了考察、业务交流等。11月初负责接待了日本丰桥市友好代表团一行来南通艺术剧院的参观,加深中日人民的文化交流。张仲瀛、陈霞、潘光宇、万小健晋升为副高职称。
在艺术研究方面:演职员在 《剧影月报》、《文化周讯》、《戏文》、《南通日报》、《江海晚报》等报刊杂志发表论文、消息、图片20余篇。
